
朱子桥,男,1990年10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蚌埠市蚌固一级公路养路工人。2008年以来,朱子桥扎根路桥养护工作,磨秃了27把铁锹、踏破了102双工装鞋,倾力守护354公里“皖美”公路。他爱观察、善思考,成功设计出便捷式除草机、施工清尘装置等一系列实用发明。这些源于一线、服务一线的创新成果,已获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广泛应用于公路养护实践,每年为单位节约养护费用近58万元。朱子桥曾获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好人”、安徽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等荣誉。
“恒心”践“初心”,在吃苦耐劳中出彩
凌晨4:30起床,简单扒拉两口饭,不到6:00,朱子桥便出现在公路养护路段。保洁绿化、整修路基、清扫垃圾,他干得有滋有味。17年来,他巡查的里程能绕地球7圈以上。这份坚守的恒心,源于朱子桥对道路最朴素的情怀。出生在普通农家的他,从小看惯了乡间道路的坑洼与泥泞,深知乡亲们出行的种种不易。目睹道路不畅带来的困扰,他心中萌生了一个朴素的愿望:“要是人人都能走在干净平整的路上,鞋子干干净净,那该多好啊!”正是这份初心,让他在2008年2月毅然拿起铁锹,成为一名养路工。
晴天灰尘满天,雨天淤泥四溅。他凌晨到现场,深夜最后离开;夏忍地表近百度高温,冬住巡逻车5天5夜啃方便面、咽积雪。老师傅们累了,他总是主动顶上。不怕累、肯吃苦是他的标签,他用实际行动打破“年轻人吃不了苦”的偏见。
“巧思”解“难题”,在务实创新中升华
在繁忙的养路一线,朱子桥的爱琢磨是出了名的。他的琢磨绝非空想,总是敏锐地捕捉着工作中遇到的痛点与风险,并执着地寻求解决之道。便携式除草机的诞生,就是他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用心思考并最终攻克难题的生动写照。作为天天与除草机打交道的养路工,朱子桥对传统设备的弊端感受最深。它不仅操作费劲,更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高速旋转的刀片极易将路边的碎石、硬物卷起,四处飞溅。朱子桥曾多次被飞石击中腿部,工友们的裤脚也常常布满了被划破的口子和渗血的伤痕。最令他揪心的是一次一位老师傅被崩起的石子狠狠击中防护镜,镜片应声碎裂,万幸未伤及眼睛,但那惊险的瞬间和老师傅后怕的神情,深深刺痛了他。“这简直是在‘刀尖上除草’!太危险了,必须改变!”他下定决心。想法虽好,实践却困难重重,如何有效阻挡飞溅物成了头号难题。这位爱动脑筋的养路工,利用工余时间,在简陋的工具房里反复尝试。他给机器加装过不同材质、不同角度的挡板,效果总不尽如人意:不是挡了视线影响操作,就是增加重量让工人更累。无数个夜晚,他就窝在那里,摆弄着零件,不断试验、修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个月的反复改进,一款真正实用的便携式除草机诞生了。它用绑带固定在身上,操作更省力。最核心的突破在于:独特的透明高强度挡板和环绕式防尘罩设计。这不仅有效屏蔽了飞石,大大提升了安全系数,还防止了碎屑损伤其他植被,作业效率也随之提高。这个从工作中诞生的创新,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工友们面临的危险难题。这不过是朱子桥立足岗位用心思考的一个缩影。在日常繁重的养路工作中,他总是格外留意每个细节,想到好点子,就拉上工友们一起制作,再拿到现场试用,直到工友们都说“顺手”“好用”才算过关。子桥拉拔器、组合轮滑、提拉卡扣……10多件构思巧妙、轻巧实用的养护机械相继问世,既节能又增效,每年为单位节约养护费用近58万元。
“担当”铸“坚守”,在险重急难中闪光
G36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东西方向主干线之一,S101又是安徽省中北部地区沿线城市、乡镇交通出行重要的干线公路,朱子桥就承担着其中354公里公路养护工作。绿化修剪、路面病害处置、道路保畅、隐患排查、应急救援……他长年以路为家,守护着这条安徽省“动脉”。
2021年12月,在蚌明高速公路巡查中的朱子桥发现行车道上散落大量保温瓶碎片,车辆纷纷避让,险象环生。他立即停车、设警示,冒着刺骨寒风,奋战两个多小时,才彻底清除了300多米路面上的锋利碎片,保障过往行车安全。2024年2月初,连续四天暴雪,他就在路上奋战了四天四夜。期间接到儿子带着哭腔的电话:“爸爸,过年都没见到你,雪太大,妈妈车被撞了,她不让我说……你什么时候能回家?” 他强忍担忧安慰:“儿子,恶劣天气更需要爸爸保障大家安全。你是男子汉,照顾好妈妈,雪停就回!”挂了电话,他更加奋力地挥洒融雪剂,风雪中只留下他坚定的身影……
迎朝阳而战,伴晚霞而归,奔跑在雨雪之中,游走在车流之间。17年来,朱子桥日复一日地守护着354公里公路,他说:“养路工或许不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职业,但身为公路交通守卫者,道路的安全畅通,就是对我们付出的最大回报。为此,我愿意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责任编辑:郭雯 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