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家伟,男,1965年8月生,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姚街村村民。姚家伟自幼受父亲影响热爱傩戏艺术,数十年来潜心钻研表演技艺。从面具佩戴到高跷踩踏,从罡步练习到唱腔打磨,他以匠人精神将这门濒危艺术发扬光大。姚家伟不仅抢救整理了《孟姜女》等传统剧目,还创新改编了《五星观赏》等新作品。他已坚持正月傩仪表演300余场,培养了10多名传承人,并推动傩戏走进校园、走向国际。2008年2月,姚家伟被文化部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池州傩戏)代表性传承人。
父授傩艺 苦心孤诣传古韵
池州傩戏是安徽省池州市的地方传统戏剧,最初用于民间驱邪纳福、祈求丰收,保留了宋杂剧、南戏等古老戏曲形态,有“戏曲活化石”美誉。20世纪六十年代,姚家伟出生在一个傩戏世家,祖辈都是傩戏传承人。那时傩戏曾一度濒临失传,但姚家伟的父亲姚克水时常在家小声哼唱,儿时的姚家伟便对傩舞傩戏产生了巨大兴趣。1991年,姚家伟正式跟随父亲和其他老艺人正式学演傩戏,从此将传承和发扬池州傩戏作为自己毕生的使命。
傩戏在表演上要求表演者通过肢体语言传达情绪,对眼神、身段要求极高。姚家伟学习傩戏之初,有时难以领悟技巧,在父亲的手把手指导下,他不停地腾挪闪转,磨炼自己的傩舞技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罡步”逐渐有模有样。此外,傩戏的唱腔没有曲谱,只有唱本,唱腔技艺也是通过口口相授才得以流传下来,这就要求表演者要熟练掌握剧本中繁杂冗长的台词。那段时间,他时常捧着剧本,用心背台词,常常背到深夜。傩戏正式表演时,还需要表演者佩戴木雕面具。重逾2斤的木雕面具需要固定在脸上,姚家伟反复练习适应,经年累月,脸部都被夹磨破皮。他想着留存下来的面具都非常珍贵,能佩戴表演已经很难得,那么每场表演就要做到尽善尽美。为了掌握更全面的傩戏表演技艺,姚家伟还练习掌握了傩戏表演中最难的踩高跷。在反复的练习与表演积累中,姚家伟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傩戏表演者。为了更好地传承傩文化,姚家伟不仅与老一辈共同整理傩戏资料,还到各地搜集傩戏唱腔剧本。“那时候听闻哪家有传下来的傩戏剧本,我们就连日去拜访学习。”姚家伟说。就这样,在姚家伟和傩戏传承人的不懈努力下,《孟姜女》《章文显》《陈州放粮》等许多傩戏被重新挖掘出来,傩戏表演逐渐活跃,也慢慢开始从乡土民间走上更高规格的舞台。
倾心传艺 满园新苗承薪火
在自己的傩戏技艺逐步成熟后,姚家伟思考着怎么让更多人了解、参与傩戏,从组织人员到傩戏教学,事无巨细,忙碌不停。每年正月期间,他全程参与傩事活动,从前期筹备到演出安排,从台下教学到台上表演,再到“请神下架”直至“送神”的整个流程,都亲力亲为,乐此不疲。多年来,单是在正月期间,姚家伟就表演傩戏300余场。他说:“姚街村正月傩仪已延续600余年了,每年正月的傩事活动,是整个家族最重要的大事,全村老老小小都会参与。特别是本村的初中、高中及大学在校学生,寒假归来积极投身傩戏傩舞练习,我被深深打动。就冲他们这股认真劲,我也要毫无保留地传授所学,让他们把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传承下去,这是我责无旁贷的重任,因为他们这一代是传承发扬池州傩乃至更多优秀非遗文化的希望。”
在傩戏教学时,姚家伟总是最早到场,将面具、服饰、道具一一摆放整齐。他先示范整套动作,每一个转身、踏步都力求精准,即便汗水浸透戏服也毫不懈怠。“手腕要再抬高三分,傩舞讲究的是力道内敛,不是蛮劲!”他托起学生的手肘,指尖轻点关节处,耐心纠正姿势。教到“踩罡步”时,见学生记不住复杂的舞步,他就用粉笔在地上画出行走路线,自己踩着斑驳的线痕反复走给孩子们看,青石板上渐渐磨出发亮的轨迹。有学生面具戴歪了,他立刻上前调整系带:“傩面是傩戏的精髓,戴端正了才有威仪。”深夜排练结束后,他总是留下加练的学生,点着灯细说戏文典故。“这句唱词要带颤音,就像山风过崖的回响。”他沙哑的嗓音混着虫鸣,把每个字的吐纳都拆解成呼吸节奏。在姚家伟耐心细致地指导下,一批又一批学生终于可以摸索着上台表演了。看着学生们打着傩伞、戴着面具、踩着高跷完整地演完一场《刘文龙赶考》时,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与欣慰。
远播非遗 千载傩韵焕新生
为了使傩戏更好地发展,更易被大众所接受,姚家伟根据传统的傩戏剧本《五星会》,新编排了《五星观赏》,充分融合了现代元素。他还在《打赤鸟》傩舞表演中创造性地改进了舞伞动作和唱腔方式,赋予了它新的时代内涵。同时,为了让年轻一代充分了解傩戏的内涵和精髓,他还经常组织“送戏进校园”活动,不仅带领团队去往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演出,还深入各乡村学校,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傩戏,培养他们对傩戏的兴趣与热情。
姚家伟深知队伍年轻化是保护和传承傩戏的关键,这些年,他以国家级传承人的身份在池州市傩戏传习馆教授傩戏,并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宣传傩文化,希望带动更多年轻人走近傩戏、了解傩戏、传承傩戏。2015年7月,池州市启动非遗“名师带徒”工程,姚家伟作为傩艺培训班老师,参与了6批工程,先后带出方超、姚新祥、姚建祥、姚维武、聂爱国等多名徒弟。同年,他应邀参加“中国南昌傩文化艺术周”表演活动,获得“伞舞”金奖和“关公登殿”优秀节目奖。2018年,他又远赴法国巴黎参加为期一周的“原生态意象节”,将傩戏的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除此之外,他还将傩戏技艺传承给自己的儿子姚南星。姚南星是一名中学教师,教学之余,他也时常为学生表演傩戏,引得学生掌声连连。
扎根乡土,倾注热忱,姚家伟以不懈的演出与传承,让池州傩戏绽放现代光彩。指尖抚过傩面具纹路,似触父亲当年目光——那专注与坚守里,流淌着对傩文化的深爱。这份传承,源于他对艺术本真的追寻。他说:“牢记使命,一代代延续。这是传承一种精神,一种信仰。”这份跨越时光的技艺,因他对文化根脉的守护而愈发鲜活。(责任编辑:郭雯 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