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鲍新民,1956年9月生,中共党员,原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鲍新民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村“两委”班子共同决策下,下定决心关停矿山,坚持复垦复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带领余村走上了绿色致富共富之路。2018年他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并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者。鲍新民曾获“最美奋斗者”等荣誉。
“富裕村”的艰难抉择
上世纪八十年代,余村靠石灰厂、砖瓦厂、矿山撑起集体经济,成了“富裕村”,但粉尘漫天、污水横流的环境让村民苦不堪言。2000年初,安吉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时任村支部委员的鲍新民认为这是余村转型发展的契机。他与村民商议关停矿山这件事,有人认为这样做会断了财路,反问关了矿山我们怎么致富?有人甚至提出“把我们的饭碗砸了,我们靠什么吃饭”的问题,因而断定少数人会因为失去了饭碗而闹事。鲍新民解释说:“余村的矿山是带来了一些收益,但是村里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尘土飞扬、污水横流,村民不敢开窗,矿上爆破事故频出,这也不是大家愿意看到的啊!”在村“两委”班子共同努力下,余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下定决心关停矿山、水泥厂。
2005年4月,鲍新民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坚持对矿山复垦复绿、保护生态资源,走绿色发展转型之路。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号召村里能人带头致富,开办农家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余村转型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到余村调研,鲍新民汇报了关停矿山的探索。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下决心停掉矿山,这些都是高明之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番讲话为余村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美丽乡村的精彩蝶变
转型路上,鲍新民锚定“生态立村”,围绕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带领村民平整矿坑、栽种树木,昔日的“伤疤”变成了绿地;修公路、建广场,整治污水管网,村庄环境焕然一新。同时,他鼓励村民发展生态休闲经济,引进漂流项目,让“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2008年,安吉启动“中国美丽乡村”创建,余村作为首批试点,鲍新民带领村民完善规划、投身建设。从垃圾分类到民宿规范,从文化礼堂到廉政长廊,他事事亲力亲为。年终验收时,余村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获评“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随后又斩获“浙江省特色旅游村”“浙江省文明村”等荣誉,成为“千万工程”的鲜活样本。
共富单元的生动实践
退休后,鲍新民初心不改。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重访余村,看到村庄的蝶变欣慰不已。鲍新民牢记嘱托,成立个人工作室,收集民情、调解纠纷,让“小事不出队,大事不出村”;2021年开设“新民讲堂”,年均接待考察团40余批次,用亲身经历讲述“两山”故事。如今的余村,村民人均收入从2005年的8732元增长到7.4万元,生态旅游、高端民宿、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年近古稀的鲍新民仍奔波在村里,他说:“‘两山’理念不是终点,是新起点。”
从矿山关停到绿色崛起,从单打独斗到共同富裕,鲍新民牢记嘱托,坚持做“两山”理念的践行者、先行示范者,用自己的言行举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不忘“改革先锋”的责任使命,不负“改革先锋”的光荣称号,让更多人了解余村的过去和现在,让“两山”理念在更多的地方落地扎根、开花结果。(责任编辑:郭雯 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