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盛荣-中国文明网
姓名: 易盛荣
事迹: 翻山越岭奔波三十余年 群众少跑三百万公里
类别: 敬业奉献
省份: 湖北省
时间: 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
发表时间:2025-09-08 来源:敬业奉献
字体:
打印:

  易盛荣,男,土家族,1970年2月生,湖北省巴东县金果坪乡党群服务中心主任。他骑着摩托车带着蛇皮口袋,进村入户收集群众需要办理的养老、医保、社保等业务,然后又过清江、翻越“鄂西屋脊”,奔波200多公里到县城集中办理。33年来,累计为3万余人次群众代办业务,被大伙称作政府的“移动窗口”。易盛荣曾获全国人社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人社服务标兵、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湖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荆楚楷模等荣誉。

  为民路上 他一路奔波

  1992年,易盛荣作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选调生,来到巴东县金果坪乡政府任人武干事。2002年,他调到新成立的乡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工作,一干就是22年。2024年,乡镇机构改革成立党群服务中心,他调任新机构负责人。

  易盛荣出生在建始县的偏远村庄。在他的记忆里,老家的父母去镇上办事,要爬山过河,奔波30公里,回家时已夜深人静。在脱贫攻坚之前,从金果坪乡到巴东县城要在清江摆渡、翻越“鄂西屋脊”,行程200多公里。夏天地灾频发,冬天冰雪封山。乡里最远的泗井水村距离乡集镇40余公里。从小的经历,让易盛荣决定,要改“等群众上门”,为“送服务进群众家门”。他创新“上门服务、预约服务、跟踪服务”的“三务工作法”。一辆旧摩托成了“移动业务窗口”,他去哪里,人社业务就办到哪里,为乡亲们节省了办事的路费、住宿费、生活费。

  服务路上 他艰辛跋涉

  他将群众所办事项分类收集,集中去县城代办,最多的一次有100多件代办事项。多年来,易盛荣每10天要去一次县城,每次至少需要3天时间。年过八旬的谭丙香和老伴住在距县城228公里的土地坪村,两位老人的社保卡消磁不能使用,老人们亲自到指定银行验证困难。易盛荣便邀请银行工作人员上门服务,为老人现场录制影像资料。几天后,易盛荣带着录制好的51位同样情形的老人资料来到县城,奔走在人社局和银行之间。办完卡,他连夜赶回乡里。第二天他又骑上摩托车,挎上蛇皮口袋跑了3个村,为老人们送去新办的社保卡。当一位又一位的老人感激地拉着他的手,连声道谢的时候,易盛荣几天来的疲惫和劳累,转瞬烟消云散。

  人生路上 他快乐奔跑

  张守汉老人的家距集镇35公里,儿女在外务工,老伴儿长年患病。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老人给易盛荣打来电话,说自己非常不舒服。他立即联系医生,赶到老人家中为其诊治。那段时间,他每天为老人煎药、喂药、做饭、洗衣服。一周之后,老人的病基本痊愈,易盛荣欣慰无比。在金果坪乡,和张守汉老人类似的“服务对象”有38位,易盛荣的贴心温暖着他们的风雨人生。工作途中,易盛荣还顺路帮乡亲们代买农药、种子、生活用品等。

  易盛荣的言行举止无声地影响着他的家人。遇到来人社中心咨询业务的群众,在不远处开鞋店的妻子张梅英也帮着解答;在创新开展数字化服务那会儿,远在他乡的女儿每天晚上远程指导。一个人的工作,全家上阵。滴水虽微,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2024年,易盛荣调任乡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后,他的敬业奉献影响着更多的人。

  敬业无声,奉献无私。易盛荣用脚步丈量千仞高山万丈悬崖,用厚实的肩膀扛起了乡亲们的信任与重托。(责任编辑:刘朝灵 廖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