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静娟,女,1979年10月生,中共党员,河南能源义煤集团耿村煤矿党群科宣传干事。2010年7月,杨静娟的二哥因脑出血突然晕倒,杨静娟把他接到家里照顾直到二哥去世。三嫂因病去世,三哥精神抑郁,她把侄女接回家抚育。2020年,她的父亲和母亲同时住院,在照顾父母的同时,她还将身体不好的公婆接到身边照料。15年间,她尽亲情、尽孝心、尽责任照顾了6位亲人,感动身边无数人。杨静娟曾获“河南好人”等荣誉。
传承孝道 悉心伺奉久病的父母公婆
杨静娟在家里排行最小,却是操心最多、最孝顺的孩子。2020年,82岁的父亲和母亲同时住院,父亲患心脏病等多种疾病,母亲患宫颈癌,当时她的三个哥哥身体都不好,照顾父母的重任就落在了杨静娟的身上。她每天奔波于两个病房和单位之间。自那时起,父母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腿脚不利索,还时常大小便失禁。一千多个夜晚,她守护在父母床前,一晚上起夜少则五六次,多则十余次。每每被父母的喊叫声惊醒,她都飞快跑过去,平均每夜仅睡3个多小时。
母亲患宫颈癌,由于年龄大无法做手术,也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只能靠杨静娟精心护理。她自学灌肠法,为母亲止血、控制病情。每次去医院开药时,医生总是说:“多亏了你这个闺女,恁妈这么大年纪还能活这么久真是奇迹。”2025年5月,母亲的脑梗塞突然加重,语言和吞咽功能几乎丧失。杨静娟变着法做营养粥、蔬菜泥,可母亲还是日渐衰弱,如今只能靠输液维持生命。她便把更多时间扑在母亲床前,握着母亲的手轻声说话,用陪伴对抗着时光的流逝。
杨静娟的公婆身体也一直不好,前几年,她将公婆接到身边。公公常年卧病在床,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尽管老人不好照顾,但杨静娟和丈夫仍竭尽所能照料。2021年春节前夕,患有脑梗塞的婆婆因摔倒导致脑出血,住进了ICU。幸运的是,经过杨静娟和丈夫的精心照顾,婆婆最终康复出院。
手足相依 悉心守护病榻上的兄长
2010年7月,杨静娟突然接到三哥的电话说,住在观音堂矿区的二哥突然昏倒。她急匆匆赶到现场,将二哥送到义煤总医院救治。经过检查,二哥被确诊为脑出血。看着不省人事的二哥,杨静娟主动承担起照顾他的重任。
二哥住院期间,她出力又出医药费,医院单位两头跑,忙得脚不沾地,但从未有过怨言。二哥出院后,她把二哥接到了家中照顾。她每天及时给他更换纸尿裤和护理垫,保证二哥的床铺干净、整洁、不潮湿。为防止二哥肌肉萎缩,她每天给他做全身按摩,她常常累得直不起腰。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和2021年,二哥又接连两次脑出血后于2022年走到生命的尽头。
其实,这段时间她同时照顾着患病的父母、公婆和二哥5个病号,下班后,她没有一点休息时间,每天都忙到深夜才能入睡。邻居问她累不累,她笑着说:“累是累,都是一家人,谁还没有个需要照顾的时候。”
相依相伴 当好小侄女的“妈妈”
2019年,三嫂因病去世,留下年仅6岁的女儿。三哥当时为照顾重病的妻子办理了内退,他卖房子、借外债给妻子治病,却最终没能挽回她的生命,沉重的打击让三哥精神抑郁,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更无暇照顾年幼的女儿。
小侄女自幼身体不好,经常患病,听着她一声声稚嫩的哭声,杨静娟心疼不已,于是,她和丈夫商量后把侄女接回家照顾,给侄女妈妈般的关怀。从此,她精心安排每天的时间,尽心尽力照顾好家庭的每名成员。在她的不懈努力下,三哥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小侄女也健康地成长起来,一直喊杨静娟“妈妈”。
提起杨静娟,邻居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照顾一个老人都难,她照顾这么多病人,还把家撑得稳稳的,真是不容易啊!”父母更是老泪纵横地说,没有闺女,活不到今天。十几年风雨,她用孝心温暖久病的长辈,用亲情守护危难的兄妹,用爱心呵护年幼的晚辈。这份不离不弃的担当,恰似一束光,照亮了这个家庭的每一个角落,也诠释了“家”最温暖的含义。(责任编辑:刘朝灵 赵若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