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中国文明网
姓名: 万松
事迹: 深耕数据织天网 忠诚履职保平安
类别: 敬业奉献
省份: 湖北省
时间: 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
发表时间:2025-09-08 来源:敬业奉献
字体:
打印:

  万松,男,1975年2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三大队警务技术四级主任。万松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舍弃IT企业高薪,毅然选择自己热爱的公安事业。他28年如一日,深耕公安科技领域,牵头研发26个实战数据平台,接入内、外部数据240亿余条,建立分析模型3352个,支撑破获重特大案件160余起。2025年5月26日下午,万松同志在组织完端午节安保风险研判后突发疾病,经送医抢救无效,于5月27日不幸牺牲,年仅50岁。万松曾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5次,2025年7月被追授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生命在奋斗中定格

  5月26日早晨,万松习惯性地提前1个小时到岗。同事们陆续到岗时,他已完成两份重要警情研判报告的修改。当天上午,他反复斟酌“五一”安保风险应对复盘分析报告,叮嘱同事们:“要严谨,要为市局党委决策作好参谋。”之后,他又召集大家,一起研究端午节大客流预测分析报告,一直到12时许才结束。中午,万松通知大家,“下午4点开周例会,各组准备汇报工作计划”。此时,已连续忙碌多时的万松感到有些疲倦,随即靠在办公室沙发上休息,却没想到这一闭眼就再也没有醒来。

  此前一个星期,万松一直在连轴转。5月21日至22日,武汉预报有大暴雨,他连夜梳理分析12345市民热线的留言和往年数据,研判出全市70处易积水位置,第一时间通知相关部门做好准备;5月23日,他组织起草了两个重要报告;5月25日是周日,因工作急需重点人员大数据,他一直忙到深夜。翻开万松的工作日志,他经手的每项工作任务都记得清清楚楚,待办事项用红笔标,没完成的任务画个三角……他孜孜不倦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缉凶惩恶的幕后英雄

  万松是武汉市公安局专门从地方高校引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刚参加工作时被分配到技术岗位。万松充分运用专业知识,主动学习应用业界最新技术,提出专项业务装备的新思路和好建议,多次被上级部门采纳推介。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地图徒步丈量武汉的大街小巷,记道路、记地标,苦练技术民警基本功,被队里誉为“活地图”。技术日益精湛的万松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很多重点工作都有他拼搏的身影。

  2007年盛夏,一条涉毒线索由湖北省公安厅下发至武汉市公安局。接到任务后,万松通过梳理错综复杂的信息,分析出结构严密贩毒团伙关系图。临近收网时,携带大量毒品的毒贩突然消失,眼看功亏一篑,万松迅速调整思路,仅用3小时就从海量数据中排查出反常情况,再次锁定毒贩踪迹。

  2012年1月12日凌晨,武昌区发生一起蒙面持刀抢劫现金31.8万元的案件,案发地点位置偏僻,公安机关未能提取到有价值的痕迹物证和视频资料。会商案件时,万松分析嫌疑人流窜作案可能性很大。他坚持实地勘测,收集数据,巧妙运用时空关联技战法打开突破口,锁定团伙成员,获取行踪信息,支撑专班成功抓捕了4名犯罪嫌疑人。

 牵头编织“数据天网”

  2016年,武汉公安正处于传统警务向智慧警务转型的重要关口,万松被选调参加组建大数据实战应用中心,作为武汉公安系统少有的同时具备侦查经验与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双料”人才,他把数据与技术的融合思维带进了团队。

  为探索大数据支撑公安实战新模式,万松带领团队研发各类实战预警平台,接入内、外部数据240亿余条,先后建立3352个DMC分析模型,对节假日、重大事件和重点人员进行分析研判预警,用数据织就出一张平安武汉“天网”,为智慧警务体系建设作出突出贡献。在武汉公安大数据实战应用平台等26个重要项目推进过程中,万松作为项目负责人,从立项、招投标、设计到建设,倾注毕生心血,300余份案卷摆满了整个房间。

  万松虽然离开了,但他呕心沥血牵头编织的‘数据天网’仍在守护武汉。武汉公安大数据实战应用平台已成为武汉公安民警侦破案件、维护治安的利器,两万民警拥有了“警务百度”,“数据多跑路、民警少跑腿”变为了现实。(责任编辑:刘朝灵 胡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