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幼盛,男,1971年6月生,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白石小学高级教师,公益组织“诏安县蜗牛之家”创建人。吴幼盛是一名乡村教师,也是一位唐氏综合征患儿的父亲,他联合其他6名特殊儿童家长共同创办了公益组织“诏安县蜗牛之家”,致力于为县域内的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专业支持、情感关怀和社会融入平台。2022年,在诏安县委文明办的牵头下,“蜗牛之家”加入诏安县民政局登记注册的诏安县爱心义工协会,成为其15队。创办“蜗牛之家”以来,吴幼盛倾注大量心血,将其打造成特殊儿童成长的温暖驿站、130余个特殊家庭互助的爱心港湾。
源于父爱,萌生公益初心
2013年,吴幼盛的女儿被确诊患有唐氏综合征。在照顾女儿的过程中,他观察到身边许多特殊儿童因缺乏专业引导和社会接纳,长期被“困”在家中,家长们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感到孤立无援。吴幼盛感同身受,他意识到单一家庭的力量是有限的。他希望女儿和更多有相似境遇的孩子能拥有更广阔的天地,家长们能相互扶持、共同面对挑战。
2019年,吴幼盛与6位特殊儿童家长携手克服困难,在距离诏安县约5千米的一处民居客厅里创立了“诏安县蜗牛之家”。最初只有7个孩子,活动空间也有限,但这成了吴幼盛公益之路的起点。
迎难而上,开启爱心课堂
创办初期,“蜗牛之家”面临着无固定活动资金、无固定师资的困境,公益培训活动只能不定期开展。许多特殊孩子存在多动、规则意识薄弱、社交沟通障碍等问题,课堂常常嘈杂混乱,但吴幼盛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他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利用周末时间为孩子们免费开设课程。在一次美术课上,吴幼盛敏锐地发现小男孩乐乐对色彩有着独特的感知力,便耐心引导乐乐通过画笔去表达。乐乐从最初抗拒交流的状态,逐渐转变为专注于绘画,还能主动展示和分享画中的故事,他的进步令人欣喜。在“以爱为翼,让爱无‘碍’”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中,乐乐的作品得以展示,并被一位爱心人士购买,这一经历极大地鼓舞了孩子和家长们的信心。
随着加入“蜗牛之家”的特殊孩子越来越多,孩子们的成长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吴幼盛开始积极邀请专业志愿者加入,原本简单的公益课程逐渐拓展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能训练营”,涵盖体育、音乐等多种项目。智力障碍儿童轩轩的母亲陈女士回忆,轩轩过去胆小怕水,连洗澡都很抗拒,在“蜗牛之家”持续参加游泳课后逐渐克服了对水的恐惧,表现得特别积极。当陈女士看到孩子在泳池里开心玩耍的样子,她激动地说:“我觉得整个世界都亮了!是‘蜗牛之家’给了孩子不一样的生活。”
创新帮扶,凝聚社会力量
活动开展过程中,吴幼盛注意到部分家长由于各种压力频繁请假。为确保专业训练的可持续性,吴幼盛带领教师团队开展了细致的家访工作。他们耐心地向每一位家长阐释持续参与集体活动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坚持陪伴孩子参与学习训练。吴幼盛感到“蜗牛之家”的力量是有限的,特殊儿童需要更广泛的理解和支持。他不断通过各种方式真实、生动地对外宣传特殊儿童的生活状况、成长需求和巨大潜能。他的真诚呼吁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共鸣。自2019年“蜗牛之家”成立以来,累计接收社会捐赠款物价值10余万元。吴幼盛在2022年还创新推出了“半额补贴模式”:专业培训课程的费用,由家长承担一半,“蜗牛之家”利用募集的社会资金补贴另一半。这一模式有效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保障了孩子们接受专业训练的可持续性。
吴幼盛没有被个人的不幸击垮,而是将这份深切的体验转化为大爱,他说:“孩子们绽放的笑容、家长们湿润的眼眶,都是支撑我走下去的光。”(责任编辑:郭雯 黄宾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