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一部《条例》 “四个垃圾桶” 改变一座城-中国文明网

四川泸州:一部《条例》 “四个垃圾桶” 改变一座城

发表时间:2024-12-24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日产生活垃圾2600余吨,最终都去哪里了?能日产日清吗?““生活垃圾转运时分类没有?”……《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于2023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近两年来,四川省泸州市通过一部《条例》和四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到底给市民和城市带来了哪些变化?一起来看看。

  资源利用之变:

  以垃圾分类推动资源再利用 创建无废城市

  当市民完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后,这些生活垃圾最终去往哪里?

  近日,在泸州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看到,一车车被分类的其他垃圾被送进焚烧炉中,成为新的电力来源。

  “我们每天将1500吨其他垃圾用于焚烧发电,产生电量55万千瓦时,可供20万人用电。”泸州市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营部负责人刘宇说。

  泸州市日产生活垃圾2600余吨,以前生活垃圾采用填埋处理,对大气、土壤、水体环境造成污染,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生活。现在的垃圾都变成了电。

  “大家把垃圾分了类,如果运走时全部混在一起,那不是白干了吗?”不少市民有这样的怀疑。

  在江阳区酒城御景小区,保洁员拖着黑色垃圾桶往一辆黑色垃圾清运车走去,清运人员一番操作后,垃圾瞬间倒进车“肚子”里,随后驶离小区,地上干净整洁。

  “放心!市民分好的垃圾不会混装,都是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泸州市环卫所清运股股长陈国立说,“其他垃圾收集车车身标识是黑色,只收其他垃圾。厨余垃圾收集车是绿色标识,有害垃圾收集车是红色标识,可回收物收集车是蓝色标识,各种垃圾的收运时间、收运方式都不同,咋会混装呢?”

  “随着《条例》的实施,目前,泸州市凡是已经正确分类投放的四种垃圾都是‘各行其道’、各有去处、有迹可循。”泸州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其他垃圾会运到焚烧厂发电,厨余垃圾运到厨余垃圾处理厂处理,有害垃圾收运至泸州市有害垃圾暂存库,经分拣后送到兴泸环境科技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可回收物由市民直接投放兑换为积分,或者自行售卖到再生资源回收站。

  对其他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把可回收物循环利用或再生利用,正是贯彻《条例》第二十一条的生动体现。如今,由蓝绿红黑四种颜色组成、正面标有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分类垃圾桶在泸州市定点投放区随处可见。

 市民生活之变:

  以垃圾分类推动环境优美 催生宜居城市

  再好的事情,如果市民不参与,也是没有用的。泸州市的垃圾分类,市民参与了吗?

  走进江阳区茜草街道鹰翔苑小区,干净整洁的小区环境让人心情舒畅。“真实惠,参与垃圾分类还可以兑免费午餐吃。”小区70岁独居老人李维娜用小推车推着纸壳、塑料瓶到垃圾分类收集亭,扫码开柜、投放称重,一分钟不到,200积分到账。李维娜高兴地说:“我有1万多积分了,对面就是物业餐厅,2000积分就可以换一顿免费午餐,两荤一素一汤。” 

  李维娜享受到的方便实惠,源于该小区实行的垃圾分类兑换“蓝芽”营养餐活动。参与垃圾分类入户宣传、桶边督导等志愿服务活动,每小时能获得1000积分,积分可兑换牙膏、扫地机器人等礼品,这些都可以在“蓝牙”小程序上兑换。这一系列激励措施,大大提高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

  垃圾分类给龙马潭区阳光水岸小区A区的居民带来了更大的惊喜:原来位于四单元旁臭气熏天的垃圾库消失了,如今成了垃圾分类宣教点,配备了玩具和分类宣传设施,供孩子们玩耍,让孩子们在游乐中学习。小区里垃圾库的逐渐消失,源于泸州市创新推出的生活垃圾“公交直运”模式,凡是已开展好垃圾分类的小区就可以实现“四定”(定时、定点、定车、定路线)垃圾清运,垃圾清运车“踩点”到站,专车专运,几分钟完成收集,垃圾不再倒入垃圾库停留,解决了“四害”孳生和噪声、臭气扰民等问题。

  除了阳光水岸小区垃圾库的消失外,泸州市还将大梯步垃圾库、耳城公厕、春雨路公厕等升级打造成“酒城蒲公英科普馆”,用于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通过以点带面的宣教方式,让生活垃圾分类像蒲公英一样洒遍酒城,使市民的文明素养得到有效提升。这就是《条例》第九条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向社会公众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增强公众垃圾分类意识。

  城市管理之变:

  用法治之力抓好“关键小事” 打造品质之城 

  如今,无论在酒城的大街小巷还是乡村,“干净”是目之所及的观感,“惬意”是漫步其间的感受,酒城正成为一个让近者悦、远者来、居者安的宜居宜业宜游品质之城。这些变化,得益于社会各界的默默努力。

  转变首先得益于顶层设计,泸州市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及相关配套制度等,用法治之力抓好“关键小事”,让城市更加美丽宜居。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条例》新闻发布会,坚持推动《条例》列入普法、进入执法、融入司法、纳入监督“四入”工作,推动《条例》贯彻落实,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市政府制定《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项规划(2023-2030年)》,在全省率先出台《泸州市主城区新建住宅区配套环卫设施建设标准(试行)》。

  转变得益于持之以恒抓好各项监督,聚焦“关键小事”成就“幸福大事”。泸州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开展专题调研,并形成针对性的调研报告。2024年把听取和审议《条例》贯彻执行情况列入监督计划,开展现场督导6次,召开座谈会4次,广泛收集群众代表建议12条。

  转变得益于打造了全流程责任体系。泸州市委市政府牵头抓总,市区两级分类办统筹协调,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联动,层层抓落实。全方位浓浓的社会氛围营造,不断凝聚起泸州这座城市的共识。市民以前是不愿分、不想分,现在是主动分、帮忙分。

  泸州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抓好垃圾分类这一“关键小事”并非临时起意,而是依法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助推城市品质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垃圾分类关系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办好“关键小事”就是解决“民生大事”。(供稿:四川省文明办 泸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