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
日前有媒體報道,國內(nèi)一旅行團兩位游客在澳大利亞悉尼的草坪上便溺,警察上前阻止,兩人卻與警察發(fā)生沖突,最終因涉嫌襲警被當場逮捕。其中一人收到一張“違法罰款通知”,另一人則受到指控,要在當?shù)胤ㄔ菏軐彙?/p>
對游客不文明的新聞,已屢見不鮮,似乎生活水平提高后想提高生活質(zhì)量而去旅游的人們,還沒有習得“文明”的概念。其實并非如此,每個游客都想做一個文明游客。人人都愛衛(wèi)生清潔、鳥語花香的地方,討厭破爛骯臟。人人都愛文明禮貌、明月清風,討厭喧嘩吵鬧、烏煙瘴氣。
為什么總有人在鳥語花香的環(huán)境中做出這些不文雅的事情?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彈煙頭、喧嘩吵鬧……因為很多人沒有把文明和自己生活中行為舉止的小細節(jié)、小動作、小習慣、小毛病聯(lián)系起來,總覺得“文明”是大概念,是社會進步與否的大事,跟自己好像沒太大關(guān)系。
這讓人想起近代草書大家于右任先生的一個故事。說于右任寫過一張字條“不可隨處小便”,有人拿了這張字條并裁開重新排列裱裝為“小處不可隨便”,成了一幅書法大家所書警世名言的作品。
社會文明是大事,是由每個人的行為舉止、言談?wù)Z吐,甚至衣飾品味一磚一瓦構(gòu)建起來的。媒體報道的這些中國游客在境外旅游中的不文明行為,單個來看似乎沒有什么大事,組合在一起,卻容易給人一個“中國游客不文明”的印象,成了大事,大家都得跟著一起買單。
構(gòu)建文明有序的生活環(huán)境,要從每個人都爭取做一個文明禮貌的人開始。而做一個文明禮貌的人,要從“小處不可隨便”開始?!靶√幉豢呻S便”“獨處不可隨便”,這不應(yīng)該僅僅是流傳的名家小故事,而應(yīng)該是每個人生活的“指導方針”。不獨外出,在自己“家里”也是一樣。如果我們習慣了隨處“隨便”,到了別人的地界,也是管不住自己的。每個人都應(yīng)意識到,正是你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的行為細節(jié)決定了你生活環(huán)境的質(zhì)量。
不文明行為,不管是發(fā)生在旅游中,還是出現(xiàn)在生活工作其他方面,都會拉低社會的文明程度,降低每個人的生活質(zhì)量。所以每個人為了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清潔干凈、鳥語花香、禮貌安靜,也應(yīng)該自覺“抵制”“抗議”不文明行為。你做到了文明禮貌,那么社會就會少一個不文明禮貌的人。涵養(yǎng)文明,人人有責。(于瀾)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新華社評論員:大火箭開啟中國航天新征程
已是最后一篇
-
新華社評論員:大火箭開啟中國航天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