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连续22年举办“村晚” 这个村“民星”闪耀-中国文明网

山东德州:连续22年举办“村晚” 这个村“民星”闪耀

发表时间:2025-07-17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夏日傍晚,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晏城街道朱君村的中心街上灯火通明,舞蹈、小品、歌曲、三句半轮番登场,这是朱君村村民第22年自编、自导、自演“村晚”。从2003年开始,该村在春节和“七一”期间举办的“村晚”,成为方圆几十里乡亲们最期待的文艺演出。

  自发搭建“草根”舞台

  距离今年“七一”还有半个月的时候,朱君村就热闹起来,村妇联主席张桂荣作为节目选拔和排练指导的“总导演”,每天忙得脚不沾地。

  “很多村民想登台表演,周边村和县城的艺术团也报名了。我们得严格控制好各类型节目的数量和质量。”张桂荣笑着说,这与22年前的首届“村晚”相比,可以算得上是“幸福的烦恼”了。

  2003年9月,张桂荣和村委委员朱振兵等几个村干部自发组建了朱君村艺术团,空闲时间凑到一起构思、表演节目。

  临近春节,他们萌生了办“村晚”的念头。除夕当天,他们买来瓜子、花生,用木板搭起了舞台,把家里的音响、话筒搬出来,办起了简易的“村晚”。没想到,竟引来全村人围观,周边村的村民听说后也赶过来观看。结束时,大家意犹未尽。

  艺术团的成员们商议,“七一”再办一场。就这样,每年的春节和“七一”期间,“村晚”成了朱君村的固定节目。

  朱君村村民在“村晚”现场热情高涨。

  “村晚”成乡村名片

  “村晚”的规模不算大,为什么后劲儿却这么足?朱君村党支部书记朱振利说:“在这个舞台上,村民是真正的主角,人人都可以上台做‘民星’。”

  村民朱振芳性格内向,不敢和别人多交流。在村干部的劝导下,登台演唱了一首歌曲,看到大家对他的鼓励,重拾信心。自此,每逢有表演机会,她都主动报名参加。

  2004年以来,朱君村党支部在晏城街道的支持下,将舞台搬到更大的中心街,服装、道具、音响、灯光也更专业。晏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老师还进村指导村民踩高跷、跳广场舞。

  村民的热情愈发高涨。每年大家都出资出力,就连在外打工的村民,也会赶在“村晚”演出前两三天回来彩排。朱君村的“村晚”,逐渐成了当地响当当的名片。

  多元融合焕发新活力

  接地气的“村晚”如何变成村民每年必盼的“家常菜”?朱君村的答案是——把文化“种”进土壤里。

  再好的节目,一遍遍重复演也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要想保持吸引力,还需要吸纳新鲜血液。

  朱振兵的儿子朱鹏程大学学习的是播音主持专业,现在成为“村晚”主持人,诙谐风趣的风格深受大家喜爱;村民赵金奇将生活中的趣事记录下来,以脱口秀的形式搬上舞台,吸引了很多人模仿、学习;张桂荣以大学生回村建设新农村为主线,自编自导了《村官回家》的戏曲小品……这些题材新颖、形式丰富的新作品,为“村晚”增添了新活力。

  供稿:山东省文明办 德州市文明办

【责任编辑:王钰】